貼金是一種傳統(tǒng)、特殊的工藝,在現(xiàn)代包金工藝還沒有誕生時,貼金與包金是同一意思,它是將很薄的金箔包貼在器物外表,起保護、裝飾作用。由于有了現(xiàn)代包金工藝,貼金工藝成了一項獨特的工藝。傳統(tǒng)的貼金工藝,是先將成色很高的黃金,打造成極薄的金箔片,此時,金箔具有很強附著性,對一些光滑的材料有著很好的互吸性。
玻璃鋼貼金雕塑貼金專用材料主要有:金、銀、銅、鋁箔,傳統(tǒng)貼金裝飾技法是將金箔用竹鉗子夾起,貼在有黏性的底子上,貼金的底子,用魚鰾膠水遍刷一層,這是唐宋的古法;用構(gòu)樹津液,是關(guān)中一帶的方法。豆?jié){黏液、大蒜液、冰糖水都可用。一般在布上用大蒜液,在壁上和木板上,用"金膠油",在線條上用"瀝粉"。瀝粉貼金技法,最早見于敦煌莫高窟263窟北魏壁畫。唐代貼金已普遍,宋代黃金竭乏,素有銷金禁令。
真正的金箔是用真金打造而成,大小在9.33CM*9.33CM左右,它非常的薄,用手無法拿起,買來的金箔夾在毛邊紙中,要用鑷子夾起。制作金箔的工藝本身就是一絕。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瑰寶。金箔有幾種,根據(jù)不同的含金量而有所不同,含金量高的偏黃,低的則偏紅。市面上也有假冒的金箔,我們稱為銅箔,鑒別方法是真金的顏色沉著,柔和,銅箔的顏色較之刺眼,顏色不純正。如果你沒有通過肉眼鑒別的經(jīng)驗?有一種很簡單的方法就是:任意抽取一張,用打火機燒一下,真金是不怕火煉的,而銅箔一燒立刻會變成黑色。
傳統(tǒng)的貼金基層處理要先將要貼金的花板、線腳等部位用漆灰嵌補密實、平整,砂磨光滑,出凈灰塵,用細(xì)嫩豆腐或生血料加色涂刷一遍,用舊棉絮收凈,貼金是最后一道裝飾工藝,其它不貼金的部位早已成活完好。再來就是做金腳,也稱打金墊,選取優(yōu)質(zhì)廣漆,漆頭要重一些,一般做金腳的廣漆配比為棉漆1:坯油0.5~0.6為宜,用特制的小漆刷蘸取廣漆仔細(xì)地將要貼金的花板,線腳等處描涂廣漆。描涂時,要防止花紋或線腳低凹處涂漆過多而起皺皮。一般金腳作兩遍為宜,但也有作三遍的,其目的是使漆膜肉頭豐滿飽和。